三月三: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歷三月初三。其中以壯族為典型,一提到三月三,人們就會聯想到“中國廣西”,2014年“壯族三月三”申遺成功, 三月三將廣西壯族及各民族文化推上了國際舞臺,每年三月三廣西全區人民享有兩天假期。
三月三古稱上巳(sì)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后,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后代沿襲,遂成水邊飲宴、郊外游春的節日。農歷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壽誕。真武大帝全稱“北鎮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軒轅之世,農歷三月三日。
三月三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是壯族最古老的情人節,古代壯鄉(包括受壯文化影響的壯區各族)少年少女趕歌坡,拋繡球,“山歌傳情,繡球傳愛”。壯族人也稱“窩埠坡”或“窩坡”,原意為到垌外、田間去唱歌,所以也稱“歌圩節”也有稱是為紀念劉三姐,因此也叫“歌仙會”。
三月三的來歷
三月三:中國情人節
“三月三”能成為中國情人節是有著古老傳說、民間風情和官方提倡等諸多基礎的?!叭氯痹Q上巳節,因是三月的第一個巳日而得名。由于每年的三月上巳都不固定,但又都在三月三日前后,從魏晉開始就統一將上巳節定在三月初三。根據這個節的內容,民間又將“三月三”稱為三月節、三月會、情人節、定情節、女兒節、求子節、游春節等。
三月三:中國傳統女兒節
女夏歷三月初三為上巳日。古時以夏歷三月的第一個巳日稱為“上巳”,所以這天又叫“上巳節”。三月初三多逢巳日。這天,人們把薺菜花鋪在灶上以及坐、睡之處,認為可除螞蟻等蟲害;把莽菜花、桐花藏在毛衣、羽衣內,認為衣服可以不蛀;婦女把莽菜花戴在頭上,認為可以不犯頭痛病,晚上睡得特別香甜。上巳也稱為女兒節。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端陽”條下亦云:“呼是日為女兒節?!?/p>
“三月三女兒節”的各地習俗
女兒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農歷三月三正值“杜鵑竹里鳴,梅花落滿道”的時節,傳統有踏春、交友、宴賓、祭祀、歡慶、農耕的習俗。這一天,不同的民族還會舉辦賽歌會、歌圩節等等,受到年輕人的歡迎。
古時上巳節:以祈子為主題 舉行“祓除畔浴”活動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大詩人杜甫在《麗人行》中,以細致的筆觸描寫了古時上巳節的盛景。北京民俗學會秘書長高巍表示,傳統的上巳節在農歷三月的第一個巳日,它的一個重要主題是“祈子”,也是祓禊的日子,“嚴格來說,并不一定要沐浴,一般老百姓們會到河邊或者溪邊洗臉、洗手,與水有個接觸,以示洗去污穢,有祈福的含義”。
軒轅黃帝拜祖大典
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現場
黃帝功德,萬古流芳,文明中華,國運興昌。4月9日,農歷三月初三,丙申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鄭州新鄭成功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華人代表聚集黃帝故里,共同拜祭人文始祖黃帝。
三月三,拜軒轅。黃帝故里裝扮一新,拜祖大典外場,表演團舞動“九條巨龍”,數百人手持不同姓氏旗幟,組成中華姓氏旗陣,歡迎五湖四海龍的傳人回家。
五大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萬名各界人士,4月9日聚首河南新鄭黃帝故里,共同拜謁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蕭萬長凈手上香,祈?!叭A夏同源,萬世太平”。
祭拜中華始祖伏羲女媧
圖為舞者再現上古祭祀伏羲女媧的場景
農歷三月初三,兩千余民眾在鄒城爺娘廟遺址前,復原上古祭禮,祭拜中華始祖伏羲和女媧。
組織上古祭禮的鄒魯禮樂團顧問董偉說,伏羲女媧文化是東夷文化的源頭,鄒魯地區是東夷文化的核心區域,復原上古祭禮有助于文化發掘和傳承。
“壯族三月三”
廣西融安“三月三”搶花炮
農歷三月初三,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壯族歡歌起舞慶祝民族傳統節日“三月三”。自2014年起,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決定將“壯族三月三”設為公眾假日,轄區全體公民放假2天。節慶期間,廣西民眾舉辦趕歌圩、祭壯祖、搶花炮、打銅鼓、拋繡球、賞民俗、師公戲等民族特色文體活動。
4月9日農歷三月初三,來自全國22個省市區130多名山歌“大腕兒”齊聚廣西柳州市,斗唱山歌爭奪“歌王”稱號。當天是廣西少數民族傳統節日——“壯族三月三”。在素有“歌?!敝Q的廣西,各地通過趕歌圩、山歌賽、斗山歌等形式,歡慶節日。
圖為云南彝族民間舞蹈《跳煙盒》
黎族苗族“三月三”
圖為民俗展演《豐收祭典》
4月9日,海南黎族苗族同胞迎來盛大的傳統節日“三月三”,白沙黎族自治縣、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以及五指山市等黎族苗族聚居地區,都開展了不同形式的慶?;顒?。
白沙作為今年黎族苗族“三月三”慶?;顒拥闹鲿?,9日上午正式開啟了“三月三”鄉村(民俗)旅游文化節暨豐收祭典暨民俗大巡游系列活動。民俗展演《豐收祭典》以白沙南開鄉莫好村豐收祭為題材,由黎族長老帶領民眾以傳統的黎族苗族歌舞,伴以獨木鼓、銅鑼、牛角號等民間樂器,以及龍被、粉槍、黎幡、山蘭稻等白沙傳統民間代表性物件,通過傳統古老的祭典祈?;顒?,呈現黎族苗族同胞祭祖、農耕勞作、喜獲豐收、甜美愛戀的場景,并祈福來年豐收,展示黎族古老的祭祀文化。
畬族“三月三”
兩岸少數民族同胞福建畬鄉共慶“三月三”
“三月三”,即每年農歷三月初三,畬民們云集宗祠,自晨至暮,對歌盤歌,懷念始祖,并炊制烏飯,故又稱“烏飯節”。 這是畬鄉人民的傳統節日,在中國畬鄉景寧節日期間,畬民們云集鄉村,自晨至暮,對歌盤歌,并采擷烏稔樹葉,取其嫩葉汁浸糯米炊制烏飯,款待賓客,以驅邪祈福?!爱屪迦氯北涣腥氲诙鷩壹壏俏镔|文化遺產名錄。
農歷“三月三”是畬族的傳統節日,又被稱為“烏飯節”和“對歌節”,自古有之,沿襲至今。9日正值農歷三月初三,福建省上杭縣廬豐畬族鄉“三月三”烏飯節在上杭縣廬豐畬族鄉豐濟村藍氏家廟廣場拉開帷幕。來自廣東、廣西、浙江、江西、貴州及香港、臺灣等地的藍氏宗親祭祀團、民俗文化愛好者和社會各界人士萬余人云集畬鄉,共同感受民族文化和濃郁獨特的畬鄉風情。
煮烏米飯、唱史歌、抖糍粑、土法造紙、畬族刺繡……4月9日,在湖南省汝城縣熱氣騰騰的98度溫泉旁,穿著艷麗民族服飾的畬鄉男女老少正在舉行“三月三”民俗節慶活動。
農歷三月初三是畬族人的盛大節日?!耙郧暗摹氯蠖嗍潜鹃T姓氏族人一起聚會、祭祀、唱史歌,沒有這么多新花樣,也沒有這么熱鬧?!毖鐣闹骷廊酥?、當地畬族藍姓長老藍舉華說,94歲還能看到畬族的傳統習俗、手藝在這里展現,感到很高興。
布依族“三月三”
貴州望謨布依族民眾盛裝共度“三月三”
布依族“三月三”是布依族在農歷三月初三舉辦的傳統節日,以祭祀社神和給自己祖先掃墓為主要形式,前后持續時間達三十天之久。布依族“三月三”具有宗教文化、感恩文化、楓香文化的內容,每家都做五彩的花米飯來祭祀社神和先祖,通過“掃墓掛青”來感恩自然、祖先和社會,體現民族的團結友愛的精神。
布依族三月三的核心文化價值是祭祀和感恩。該民俗是布依族傳統生活中集中又充分的體現,從中可以發現布依族的價值觀、文化方式、社會關系結構、審美情趣等方面的文化原型。 2014年11月11日,三月三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